“经过二十多年的生态修复,天籽山的雨林生态小气候已经初步形成。”2003年,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布朗山乡老班章村的轮歇地上,成立了中国首个民间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天籽老班章生物多样性茶园保护区。这个以修复生态和茶林生物多样性为使命,重建以茶树为旗舰物种的山地雨林,影响了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
原先的荒山野岭如今变成了百花茶林,保护区创始人之一李旻果为这里取名“天籽山”,寓意就是“天赋籽权,每一粒种子都有生长的机会”。2024年6月18日,濒危物种大花万代兰的种子,重新回归天籽山的“怀抱”。
据了解,“大花万代兰”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南部的勐海勐遮至景迈一带,常附生于海拔 1000-1600米的河岸或山地疏林中树干上。由于长期采集且缺乏有效保护,大花万代兰的野生资源遭受严重破坏,种群日趋减少,已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保护级别为二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濒危”(EN)物种。
“大花万代兰是兰科万代兰属的植物,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花期在10~11月份,花瓣是蓝紫色的。西双版纳是大花万代兰的原生境,温度、湿度较高的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环境,也更适宜大花万代兰的生长。”云南大学高江云研究员团队成员王佳轩介绍道。
云南大学高江云研究员专注于兰科植物的保护研究,带领团队历经 20 余年的科研积累,获得了能高效促进不同兰科植物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菌根真菌,研发出了“兰科植物真菌-种子共生直播育苗技术”,为大花万代兰的“回归”提供了更多可能。
“兰花保育野外繁殖很艰巨。我们需要找到适合兰花萌发的真菌,把种子和真菌做成小种子袋,然后把这个种子袋绑回已经成年的适合的树上,第二年它就可以破袋萌发了。”讲起第一次看到第一代种籽繁衍的小兰花苗的那种欢喜,天籽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创始人李旻果仍然记忆犹新。
“6月18号,我们正式启动濒危物种大花万代兰回归原生境项目。”李旻果说,利用大花万代兰种子-真菌共生萌发技术让这朵“娇花”回归,一方面是为了在原生境重建大花万代兰的种群,为这一重要濒危物种的保护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同时,大花万代兰的回归示范也能为保护区其他濒危兰科植物的有效保护积累经验、提供借鉴;另一方面,大花万代兰作为重要的观赏兰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成为打造古茶园景区的文化内涵的重要内容。
“尘归尘,土归土,种子要落地。”多年来,李旻果对雨林的那份热爱从未减退,随着时光的推移越来越深沉。她与两个女儿林妲、宛妲年复一年地守护雨林,持续修复生物多样性,把对自然的爱和依赖融入了骨子里。
“通过多年的恢复,雨林回归,宏观生物多样性和微观生物多样性到达一定量之后,兰花种子就可以自己破壁了。上百万尘埃一般的小种子,悬浮在适宜的林相里面,或偶然,或必然,尘埃落定就是归宿,就像是——回家。”李旻果说,通过大量的可行性的分析和技术的支持及不间断的寻求万代兰回归的办法,她们有信心让百万大花万代兰的植株回到天籽山,回到它的故乡,回到原生境。
据悉,该项目将通过3-6年持续的播种和幼苗生长,在天籽山“老班章生物多样性茶园林保护区”建立起种子-幼苗-成年植株的大花万代兰种群,预计覆盖约3000亩林地,种群包含100万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成熟个体能正常开花和结果,种子自然散布后能自然更新,实现从种子到种子的世代更替,最终在天籽山保护区建立能完全自然维系和自然更新的大花万代兰种群,按IUCN物种回归标准建立大花万代兰回归种群。
记者:高晴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虽然4月有22个工作日,比3月多两天,但价格战等因素导致消费者观望气氛浓重,4月乘用车零售出现周期性环比下行走势。细分来看,新能源车的价格战带来一定的销售增量,但持续性不强,内部分化严重;燃油车则因为多数没有持续降价的空间,导致市场被新能源车加速侵蚀。
投稿邮箱:xsbnjhtv@163.com
监 制:白 兰
终 审:刀艳玲、施 蕊
责 编:罗 鹏
编 辑:刘立曼服务好的股票配资
发布于:北京市